化学气体中毒李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一、刺激性气体--总论刺激性气体(irritantgas)是指以气体、烟雾等形式侵入机体,对人的眼睛、皮肤,特别是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并直接导致以呼吸系统结构损伤及急性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化学物。(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刺激性气体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据统计,我国导致中毒的主要刺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及光气等,以氯气为最多。二、刺激性气体--临床表现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危害严重时也可引起全身反应。病变部位和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水中溶解度和浓度,溶解度与毒物作用部位有关,而浓度则与病变程度有关。三、刺激性气体--诊断高水溶性的毒物接触到眼和呼吸道黏膜时,易溶解附着在局部立即产生刺激作用,如:氨、盐酸等;中等水溶性的毒物,在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时则可侵犯全呼吸道,如:氯、二氧化硫等;低水溶性的毒物,对上呼吸道刺激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分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常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如:二氧化氮、光气等。液态的刺激性毒物直接接触皮肤黏膜可发生灼伤。四、刺激性气体--现场救治现场救治:(一)脱离现场一旦发生中毒事件,在做好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的情况下,首先迅速将中毒人员移离事故现场至上风向的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物,保持安静及呼吸道通畅。对有外伤者,在抢救和搬运时应防止造成新的伤害。(二)清除毒物眼部受化学物污染,必须用0.9%生理盐水或清水立即彻底冲洗,冲洗时间至少20分钟,决不能不予冲洗即送医院,以免眼部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病变。皮肤污染者先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反复冲洗直至干净,一般需冲洗15~30分钟。并注意防止产生新的污染。(三)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对症处理。五、刺激性气体--氯气氯气(chlorine,Cl2)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印染、纺织、制药、橡胶、塑料等化工生产的氯化工序,也用于制造含氯石灰(漂白粉)、光气、颜料以及饮水消毒等。急性中毒多由意外事故(生产及运输中)所致,因氯气极易扩散,一旦发生大量的氯气泄漏事故,多造成群体性中毒的发生。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氯与一氧化碳在高热条件下,可生成光气。急性中毒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的表现。起病及病情变化一般均较迅速。几乎无潜伏期,可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反应。呼吸系统损害:可发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主要表现为:咽痛、呛咳、咯少量痰、气急、胸闷或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有干、湿性啰音,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者尚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进行性呼吸频速和窘迫、心动过速,顽固性低氧血症,用一般氧疗无效。少数患者有哮喘样发作,肺部有哮喘音。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声门痉挛或水肿、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而窒息死亡。眼损害: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皮肤损害: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治疗:1.密切观察保持安静及保暖,躁动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非那更;出现刺激反应者,严密观察至少24h,并予以对症处理。2.维持呼吸道通畅凡有昏迷的患者都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雾化吸入疗法、支气管解痉剂,如有指征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术。3.积极预防中毒性肺水肿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为:早期(吸入后)、足量(地塞米松10~80mg/d)、短程(X射线胸片表现正常后)。4.合理氧疗可选择适当方法给氧,吸入氧浓度不应超过60%,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8~1OkPa,saO2>90%。。如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宜在0.5kPa(5cmH2O)左右,心功能不全者慎用。5.维持血压稳定,合理输液并记录液体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慎用利尿剂,不用脱水剂等。6.急性氯气中毒后,由于缺氧、肺动脉高压及神经功能紊乱等皆可导致心脏损害,心电图检查可有相应的改变,故抢救中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