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农民工就业与培训问题实地调研总结 一、调研起因与调研组织情况 帮扶西海固地区学校建立“阳光书屋”是我校的一项自何灵华同学以来至今已持续 7 年的传统支教活动,2012 年 7 月13-19 日,我和李帅参加宁夏实践小分队西海固支教活动小组赴宁夏固原市 XX 县区开展调研,实践我很久以来都想参加的活动的想法。 作为专业课程教师,我参与这个活动还有一些专业方面的思考。我虽来自于农村且一直没有完全脱离农村,但目睹我过去较为贫穷的家乡黄冈 XX 县区近年来较迅速的发展,我对三农问题领域研究的切入点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参加本次活动的主要缘由有二:(1)尝试深入中国最艰苦、最贫困地区的最基层进行“抄底式”的入户调研,尝试观察和发现中国当前农村“三农问题”和“反贫困”等领域的真问题和根本症结。(2)本次调研可以实现教育、就业调研工作的联动,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较好的调研基础,调研的人力资源也较充沛。 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们整体上尝试探索了一个新的暑期实践活动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有二: (1)将支持学生创业、科研和常态化的暑期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一体化推动。这次我推荐带入活动的李帅同学 (2)在活动主题上整合进行多主题的有机整合,我院在原有的已经开展持续了七年之久的给宁夏贫困地区学校建立“阳光书屋”的支教活动的基础上,整合了学术科研项目“农民工培训就业财政补贴政策运用”课题的基础数据调研活动.(3)在人员构成上跨院整合多种类型的成员力争形成组合优势。本次调研整合了不仅有公共学院本院的学生,还有会计学院和经济学院的学生参加,不仅有学生活动骨干参加,也有李帅这种较为专业的实际创业开设了学术科研基础数据调查公司的学生参加,在实际活动中,这种项目和人员的多元组合显示了非常显著的优势,学生之间能力和思维模式之间的异质性与互补性大大提升了团队活动的效能。 二、调研前的准备与初步调研构想 在赴宁夏调研出发之前,我和李帅除充分准备好调研问卷和调研方案之外,还非常细致系统地做了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到了宁夏固原市的社会经济方面的 5 个典型背景:(1)自然条件上是最典型的干旱地区,固原所在的西海固 1 地区被 1 西海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西吉、海原、固原、彭阳、泾源、隆德、同心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联合国粮食署列入“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期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降雨量在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