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演讲稿——学习时代楷模助推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演讲稿——学习时代楷模助推精准脱贫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或下午)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时代楷模,助推精准脱贫》。 你可曾想象,没有水的日子怎么过。你可曾思量,36 年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 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村庄。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心酸的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是草王坝人生生世世的想、年年岁岁的盼、日日夜夜的求。 村里有一位老人,今年 82 岁,他和大山较劲,用 36 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这条水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 这位老人,就是草王坝村的老支书,名叫黄大发。 20 世纪 60 年代起,他率领群众历时 30 余年,靠着风钻、钢钎、铁锤这些简单工具,凿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 7200 米、支渠长 2200 米的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水通之后,他带领村民开展“坡改梯”,农闲拼命干,农忙抽空干,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秃岭也种上了果树,草王坝村的稻田从 220 亩增至 730 亩,粮食产量从 6 万斤增至近百万斤,彻底改变了“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历史。 在我们沿河,也有着一名为脱贫攻坚做贡献而默默奉献的党员,他就是团结街道谢家村党支部书记崔德林。 谢家村距离团结街道办事处 4 公里,是一类贫困村,全村共有 176 户贫困户,贫困人口 515 人,贫困率达 41.43%,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领头羊的作用毋庸置疑,于是崔德林支书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为了让谢家尽快摘掉“一类贫困村”这帽子,近年来,上下协调,利用扶贫项目先后带领群众种植空心李 500 余亩、油茶约 1100 亩、软质石榴 400 多亩,新修了产业路 7.2 公里,从而拓宽了群众的致富渠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每一条产业路修建的现场,在每一个产业种植基地,人们都能看到他挥汗如雨的身影,他不仅是扶贫战场的总指挥,更是身体力行的排头兵。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变数,积劳成疾他在今年 1 月 15 日,经医院查出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建议马上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但当时村里正忙着精准扶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