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1480米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天目”。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浮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4284 ha,地理位置为30° 18′~30° 25′ N, 119° 23′~119° 29′ E,距杭州 94km。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江南古陆”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素有“江南奇山”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8~ 8.8℃ ,最冷月平均气温3.4~ 2.6℃,极值最低气温-13.1~ -20.2℃,最热月平均气温28.1~ 19.9℃,极值最高气温38.2~ 29.1℃。无霜期235~ 209d。雨水充沛,年雨日159.2~ 183.1d,年降水量达1390~ 1870mm,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10~ 30d,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64.1~ 255.3d。 光照宜人,年太阳辐射4460~ 3270兆焦耳/M2。 春秋季较短,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天然氧吧”,避暑休闲胜地。 天目山土壤随着海拔升高由亚热带红壤向湿润的温带型棕黄壤过渡。海拔600m以下为红壤,海拔600m至 1200m为黄壤,海拔1200m以上为棕黄壤。数千年间,植被演替积累了腐殖质丰富的森林土壤,覆盖全山。 天目山独特而又多变的自然环境,蕴育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是地带性植被,星散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天目山植被的精华,集中分布于禅源寺附近和海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