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还有一个大家都容易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当一个孩子回答发言时,其他的孩子往往左顾右盼,不知所言,使得教师往往很难组织下面的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牵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如:在指名一个学生发言前就要告诉其他学生:“仔细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和你的意见一样吗?”“听听他读的哪里好,哪里出现了错误?”要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学会听 耐心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尊重别人的行为。小学生要养成耐心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具体做法如下: 在倾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上身可以微微向对方倾斜,以全身的姿势表达你在入神地听对方说话。也可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 别人讲话时,不要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 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时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课堂上渗透听说结合 如:让孩子听后复述同学的话,边听边想,听后评议,达到以说促听,听评结合。同时注意培养孩子说完整话,如用:“先„再„然后„最后„”,或者用:“原来„先来了„又来了„现在„”,看着图或操作后套用它说完整话。 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与反思 目前,学生的个性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情况直接影响了如今课堂的纪律: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学生不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 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只有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我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副科老师这样的心声:学生上语文数学课纪律怎么那么好?副科课不好上,学生不听话等„„。在这里我既是一个数学老师又是一个副科老师我也有这样的体会,下面我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