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评价设计】1、通过对不同形式句子的朗读,落实学生文言文诵读能力的积累。2、通过对品读、分析重点词语、句子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3、通过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落实情感目标。【教学设想】《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短文,意蕴丰厚,字字有玄机。本设计试图引导学生立足文言之“言”,抓住重点词语敲击文本,以期走进苏轼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空明的心境,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本设计不强调课前的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文本保持适度的陌生感,围绕真实问题阅读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实实在在地一点点掘进文本,走近苏轼。【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掌握几个重点文言词语。2•解读“乐”“闲”两字的丰富内涵,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乐”和“闲”的内涵;难点:对“念无与为乐者”中“乐”的理解。【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苏轼,做好解读文本的相关铺垫1•请学生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2•引导学生关注课下注释 1,同时补充相关资料,初步感受苏轼的生活态度。(PPT 补充:苏轼被贬的有关资料及《临江仙》(上阕):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请学生齐读并谈谈对词意的理解。二感知文章大意,掌握部分重点文言词语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从能否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懂文意三个方面检查朗读情况。1•指名不同层次学生朗读,检查能否读准、读通。① 引导理解三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 用不加标点的课文检查学生节奏把握情况。2•检查学生能否读懂文意。① 请学生尝试用一个主谓短语简洁概括文章所写的这个生活片段。② 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注意词语间的联系。(PPT 出示:重点词语:欣然户念遂至寝步(PPT 出示:句子大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念无与为乐者)引导学生注意两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生成下一步教学的基础性资源。三、理解苏轼,感受作者精神境界(一)品“乐”之内涵。通过设问一学习文章记叙部分:我认为,这里的“为乐",不仅仅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