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神”是什么?中医的“神”是什么?提要:“神”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是唯物的,它是存在于自然的造化之力。这种造化之力大到整个宇宙的生灭,小到微渺粒子的运动,都可寻得其作用的轨迹。《说文》说:“天神引出万物也。”徐浩注:“天地生万物,物由主之者日神,”即说明神可造化万物,又主宰万物的运动。《黄帝内经》说:“天地之动静,神明之为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等。概述:“神”理论的提出源于上古的哲学思想。《易•系辞》曰:“阴阳不测谓之神”;即把自然界一切神奇的、不易把握的运动变化看作是非常神秘的,概言为“神”。其后随着人类医疗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在《黄帝内经》时代这种理论被引用到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的“神”理论。《内经》中对中医“精、气、神”进行了广泛地论述,此后在数千年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当前,随着诸多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关于中医“神”的理论研究也正在受到普遍关注。众多学者就中医“神”的含义、本质、特性进行了深入地深讨。一、概括脏腑活动规律:“五脏主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神藏志,是谓五藏”(《素问•宣明五气》)有两层涵义:一是如上述所言五脏以心为中枢的生命活动调控规律;二是每一脏又有相对自主的生理活动规律,如心有藏神,“主身之血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肾有藏志,藏精主生殖、主身之骨髓,纳气,主水,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志为惊为恐,在液为唾等等。因为五脏以其自主的生理作用参与整体生命活动,又能参与心对整体生命活动的调控,故尔将其称为“五神脏”。六腑及奇恒之府概亦莫能外。二、概括精、气血津液活动规律: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分布、运行以及在整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有其各自的固有规律,《内经》对此也是以“神”概之。如将血和气的活动规律称之为“血者,神气也”;认为男女两性生殖之精按其固有规律而形成新生命体亦以谓概之,故有“两精相搏谓之神”之论;人身的津液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因此有“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之说。精、气血津液既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又是构成人的形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既有自身的活动规律,但又是生命活动总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因此《内经》在以阴阳概念表达客观事物固有规律之“神”概念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