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学习2010.02.02张雪梅(一)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摸,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基本特点为:(1)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2.标准预防的措施:(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时必须立即洗手:接触病人前后、脱手套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必须洗手。(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诊疗、护理同一病人的清理部位与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3)眼罩和口罩: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和口罩,并穿防护衣,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4)保证对受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护理器械、用品、被服作出适当的消毒灭菌处理。(5)应特别小心处理锐器物品,尽可能应用不接触技术。(6)保证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7)立即清洁溅出的污染物品。(二)消毒隔离制度(1)各种无菌操作前洗手,或用消毒液小毛巾擦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2)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穿刺等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各种无菌物品的放置位置处理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3)接触病人的各种物品,如换药碗、镊子及持物钳使用后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清洗干净,再送供应室集中进行高压灭菌。(4)治疗室、换药室每日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5)无菌治疗巾4小时更换一次。(6)开启的无菌溶液必须注明日期、时间、责任人、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7)治疗室内明确区分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相对污染区,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包括敷料罐、消毒缸等各种物品)(8)体温表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冲洗干净后干燥保存。浸泡液每天7AM更换。(9)碘伏、每周一、四更换;无菌持物镊、罐每天夜班7AM更换一次,早班中午更换一次。(10)遇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行严密隔离。病室内的器械、被服等都应进行特殊消毒处理。(11)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普通病区发现传染病时应及时转科和转院,传染病人转科和转院后应严格终末消毒处理。(12)病人出院后严格进行床单位消毒处理。(三)医疗废物的管理1、医院废物管理全员参与。2、医院废物实行分类收集。3、病区内的生活废物,应用黑色塑料袋封装,转运在指定的生活垃圾集中点,由护工负责定时运出。4、病区产生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医疗器械等。(3)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应处置在带有危险物标识的专用污物桶中,用黄色垃圾袋封装后,由专用路线运至医疗垃圾站。5、各类损伤性废物,如抽药针、注射器、头皮针、采血针、缝合针、手术刀片、备皮刀片、解剖刀、手术锯、玻璃试管、玻璃安剖等带有危险物标识的利器盒收集。6、药物性废物、化学行废物、放射性废物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执行,交由专门机构处理。7、隔离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废物、医疗废物、应处置在带有危险废物标识的专用污物桶中,用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封闭后,由专用路线运至医疗垃圾暂储地。8、医疗废物的交接、运送:科室实行双签字交接,暂储地实行联单转移交接;每日登记,资料保存三年。运送容器盛装不得超过3/4,路途不得遗撒,丢失。9、医院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四)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_棉球、棉签、引流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