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资格证统考浅谈“写作立意方法”之“关键词分析法”同学们都知道, 我们辽宁省也将加入全国老师资格证考试的序列,简而言之,3 月 15 号,我们辽宁考生将参加我省老师资格证的第一次“国 考”。全国老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即《综合素养》里,有一道大题,即这张试卷(满分 150 分)里最后一题,是一道写作题,分值为 50 分,占总分值三分之 一。这道题怎样才能拿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也就是说,怎样写好一篇作文,尤为重要。而一篇作文得分高低,立意是基础,更是关键。因此,我将在今日的这篇 文章里,和大家简单说一下写作立意,特别是立意的方法。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纵观我们近几年全国老师资格证考试的真题,综合素养这张卷里最后的这道写作题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题,即要求考生经过阅 读一段材料,来写一篇作文。我们的立意,就从题中所给的材料来得出。我们经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那具体来说,立意的方法有那些呢?可能参加过公职类考试的考生们都接触过写作,但这里想跟大家说的一点是,老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写作题,对考生的要求比较简单,因而就立意方面来说,我们常见的立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关键词分析法,一种是主体分析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其中的关键词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就是经过在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并引申出关键词的含义,来最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一种立意方法。在使用关键词分析法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四 步走:第一步,找关键词,即经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内容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是材料中的名言警句或一些专有名词等;第二步,找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 系;第三步,引申关键词,即引申出关键词的含义,也就是说我们得理解关键词背后要表示什么含义,在这一步,我们也往往要求大家尽量写出相关论点;第四步, 确定立意,即找出中心观点,写出分论点。现在我们以一道真题为例,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关键词分析方法到底应该怎么用。 上半年综合素养中学学段的写作题是这样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一味地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总是模仿,你认为欢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值得的,就去守候; 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想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 今生。要求: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