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杂交:1.遗传学中指两条单链DNA或RNA的碱基配对。2.生物学指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植物进行交配。杂交手术在心胸、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李傲2017.12.28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oD)凶险程度远远高于脑梗塞、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是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我国主动脉夹层人群相对年轻化(40-50岁),马凡综合征等家族性、基因学异常导致的主动脉夹层低于5%,这明显与西方国家不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我国高血压高发病率和缺乏有效控制有直接关系。•分型:根据发生部位和累及范围分型:StanfordA型累及升主动脉和弓部主动脉,夹层远端可终止于不同部位,约占60-75%。Stanford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以远的部位,约占25-40%。根据病程时间进程分型: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亚急性期:2周至2月;慢性期:2个月以后。•杂交手术方式:1.Ⅰ型杂交手术定义为使用标准的弓部置换技术结合降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的主动脉弓病理修复术。腔内介入修复可以和弓部外科手术同时进行或单独进行分期手术。Ⅰ“”型杂交手术通常被称为象鼻手术。如果胸主覆膜支架部分是和主动脉弓开放修复同期进行的,腔内支架在深低温停循环条件下从主动脉弓开口前向置入(杂交Ⅰa型)。然而,如果腔内修复术作为分期手术的一部分,覆膜支架从股动脉入路逆向置入(杂交Ⅰb型)。杂交Ⅰa型术式相较杂交Ⅰb型术式的理论优势还未被完全肯定,需要独立的和分期开放外科象鼻修复术进行对比。2.Ⅱ型杂交的手术方式在主动脉弓治疗方面与Ⅰ型完全不同。杂交Ⅱ型手术中,主动脉弓是完好无损的,而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完全阻断主要分支循环。与Ⅰ型杂交相似,Ⅱ型杂交可以同时进行(Ⅱa型)或分期进行(Ⅱb型)。主动脉弓杂交Ⅰ型修复术主动脉弓杂交Ⅱ型修复术“”近年来我国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和杂交手术等新技术发展迅速,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完成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达5500例,外科手术约2500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率先开展了主动脉夹层弓部替换+“”术中支架植入的改良象鼻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并在国内首先建成并应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开展了同期外科手术+介入引导“”下大血管支架置入的杂交手术治疗。一站式杂交手术“”传统概念的杂交式心脏外科手术是1996年由英国学者Angelini提出的。Angelini等对6例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先实施经皮的支架植入治疗,然后使用微创切口对左前降支病变实施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与上述杂交式手术不同,一站式杂交手术具备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Hybrid手术室,所以无须在影像学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患者,而在同一手术室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从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一站式手术室,可以即时对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从而指导手术实施。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分型:根据动脉瘤位置:1.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10%,包括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等。根据动脉瘤大小:小型动脉瘤:小于0.5cm;一般型动脉瘤:0.6-1.5cm;大型动脉瘤:1.6-2.5cm;巨型动脉瘤:大于2.5cm。手术方法:开颅夹闭及介入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复合手术或杂交手术(hybridoperation)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单纯一种技术很难完成动脉瘤的最优治疗,而显微手术介入治疗等技术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采用杂交手术治疗67个颅内动脉瘤。大多数动脉瘤都属于复杂动脉瘤,最初以介入栓塞治疗后再行显微手术夹闭。该研究突出介入栓塞治疗对那些不适合早期手术病人的瘤体保护作用,病人在栓塞后复查三维影像,之后得到更加完善的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随着动脉瘤复合或杂交治疗的发展,培养能熟练“”掌握微创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段的双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