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助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建立与完善产房接诊制度,提高分诊准确性,确保就诊孕妇安全目标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上报制度,提高待产孕妇安全感和安全性目标三:严格执行“催产素使用常规”,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落实减痛分娩措施,减轻待产孕妇疼痛感目标五:加强产程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产程目标六:鼓励待产孕妇及家属参与分娩计划,降低剖宫产率目标七:规范实施助产技术,确保母婴安全目标八:建立和规范新生儿处置流程,避免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新生儿损伤目标九:正确标识新生儿身份,协助建立亲子关系目标十:加强产后观察,预防产后出血目标一:建立与完善产房接诊制度,提高分诊准确性,确保就诊孕妇安全•1.科室有孕妇就诊流程及接诊指引。•2.就诊孕妇需测量生命体征及听胎心音(有条件者行胎心监护)。•3.核对孕妇孕期资料(孕周、胎次、妊娠经过、血压、尿蛋白、血/尿糖是否正常,有无合并感染性疾病,是否有规律产检及有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4.运用四部触诊手法、阴道/肛门检查、检测宫缩频率与强度等方法评估产程进展情况。•5.未进入产程的孕妇离院前需进行详细的就诊指导:告知孕妇若出现破膜、阴道流血增加、胎动减少、宫缩密度增加等情况需及时就诊。。目标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上报制度,提高待产孕妇安全感和安全性•(1.告知待产孕妇床头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并将呼叫器放置于待产孕妇随手可及处。每班当值助产士向待产孕妇作自我介绍。•2.交接班内容:孕周;产次;合并症;血压、超声波结果;体重;血糖;尿蛋白及目前产程进展情况等(产检中的异常情况要重点交接)。•3.接班者即时听胎心音;检查病历是否完整;实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4.严密观察,发现以下情况需上报:•4.1产程:潜伏期大于8小时;活跃期2小时产程无进展;第二产程超过1小时。•4.2待产孕妇:子宫收缩过强,间隔时间<1分钟,持续时间>1分钟;子宫下段出现压痛,病理性缩复环;阴道大量出血;血尿;BP≥140/90mmHg;P≥100次/分钟;R≥24次/分钟;T≥38℃;自觉头晕、头痛、眼花、呕吐;烦躁不安等。•4.3胎儿:胎心率<120次/分钟或>160次/分钟;胎动减少或过频;胎心音减速;胎心基线变异性降低或消失;正弦波型;羊水混浊。目标三:严格执行“催产素使用常规”,确保用药安全•.用药前:•1.1评估血压、宫缩及胎儿情况(胎心监护)。•1.2行阴道检查(查记录),排除使用催产素的禁忌症。•1.3向待产妇解释用药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2.用药时:•2.1做好三查八对及床边二人核对。•2.2调节好滴速后才加药,加药后充分摇匀。•2.3使用输液泵/输液调节器,并定期检测滴速是否正确。•2.4用药期间需专人看护。•2.5由6-8滴/分开始,根据宫缩情况每15~30分钟调整一次滴数,每次增加不能超过4-8滴/分。•3.用药后:•3.1密切观察血压、胎心音、宫缩、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条件应持续胎心监护。•3.2如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出现病理收缩环、胎心率改变、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滴缩宫素并报告值班医生。•3.3使用“催产素静脉滴注观察记录单”并实时记录。目标四:落实减痛分娩措施,减轻待产孕妇疼痛感•1.指导呼吸放松技巧,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唇面部麻木等换气过度症状。•2.陪伴分娩。•3.向待产孕妇宣教各种分娩镇痛的方法和利弊,指导孕妇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4.使用药物镇痛前须告知待产妇该类药物可致头晕;用药前排空膀胱,上床栏防止坠床。用药后4小时之内如下床活动应有专人陪护。•5.按医嘱使用药物镇痛:如杜冷丁、安定。(估计胎儿在4小时之内娩出者慎用目标五:加强产程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产程•1.及时评估产程进展•1.1评估宫缩及胎心:潜伏期每2小时评估一次,进入活跃期(宫口开3cm)后每30-60分钟评估一次(有条件者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1.2肛查/阴道检查:潜伏期每2~4小时一次;活跃期每2小时一次。•1.3规律宫缩开始建立产程图,适时绘制产程图(一般宫口开张2cm-3cm)。•1.4及时记录破膜时间,观察羊水颜色、气味及有无脐带脱垂。•2.注意异常产程的识别并及时通知医生:潜伏期大于8小时或活跃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