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考试资料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考试资料_第1页
1/5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考试资料_第2页
2/5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考试资料_第3页
3/5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考试资料一、德性定义(P7)“德性”在《礼记•中庸》上指“人的自然秉性”。在《伦理学大辞典》中,德性即道德品质。在我国道家思想中,德性与道、生命密切相关。德性就是“道”在生命体中的体现,是生命的根本属性。在西方,苏格拉底认为,自然万物都蕴藏着它的内在性,他称之为“善”。“善”即是人的“德性”,“德性”是人的本性。亚里士多德明确地说:“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道才是德性。”在这里,德性就是中道,其实质是一种适度。二、品德形成与道德发展的内在基础是什么?(P12-18)一、道德:生命进化的产物(道德是人类在动物界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自身演变的产物。)(一)人生命中的“社会性本能”(人的生命中具有“社会性本能”,这是道德潜能的基础。)(二)自利-利他行为“光谱”(有关生命与道德潜能的关系,还可以从动物界中存在的自利-利他行为“光谱”中考察。)(三)人类“软核”的利他智慧(尽管在动物界自利-利他“光谱”中,人类的利他性并不强,但人类能将自己的利益“有意识地让出去”。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超高智慧所在。)二、道德潜能:存在与生命之中(一)人有道德的天性——人性说(道德并不是外在于人生命的存在物,而是人的天性、本性。是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是人的生命本身所固有的。)(二)道德能力“写在”基因上——基因学的视角(道德能力作为人的一种行为特质,只能在人的遗传所提供的潜在能力之中,不可能超出此范围。)三、脑神经:道德活动的生命元基点(一)额叶:脑的道德中枢(二)与“三重脑”对应的“三重道德”四、“文化印记”:生命早期的道德记忆(一)人的开放性行为程序“接受”文化印记(人从一出生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二)生命早期父母之爱的记忆(三)文化印记对人的后天影响三、社会性生活定义(P23)儿童的社会性生活主要体现为儿童在公共场所的活动,儿童的这种活动需要儿童有相应的公德。儿童的社会性生活,首先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公民意识与能力。其次,儿童的社会性生活还有助于其陶冶良好情感。最后,儿童社会性生活有助于加快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四、他律道德阶段与自律道德阶段的特点(P29-30)他律道德阶段。儿童在 5 至 10 岁进入他律阶段。所谓“他律”就是行为受外部规则的约束。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而且必须遵守。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通常从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考试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