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节能减排要解近忧纾远虑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这也是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统筹全局的考验一季度宏观数据公布后,节能减排的严峻性再次凸显。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的前提下,高耗能产业投资却呈同比增长态势,且增幅多达4~15 个百分点,其中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 钢铁、 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 大行业,同比增加了6.6 个百分点。而这,还是建立在去年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基础上。这不能不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4 月 27 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用“相当严峻”来形容当前的节能减排形势。事实上, 在今年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上,温总理便已指出今年的关键性所在:由于XX 年单位能耗只下降了1.23%,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使得“十一五”后四年完成任务的难度加大,而能否如期实现目标,在温总理看来, XX年十分关键。也因此,一季度数据出来后,温家宝强调“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尽管“十一五” 规划明确规定 “到XX年单位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减少10%”,但种种迹象表明,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上,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致使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变成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近忧。应该看到,节能减排工作之所以出现当前的困难局面,与一些地区没有认真落实宏观调控的相关措施密不可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是这一轮宏观调控的重点。这已经被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和重申。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不仅仍未清理纠正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反倒采取种种变通方式新建高耗能项目,甚至违规通过减免税和地价、电价优惠等各项政策招商引资、盲目新XX 耗能高污染项目。还有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淘汰小钢铁、 土焦、改良焦等落后产能的严令态度暧昧,动作迟缓。小水泥、小电解铝等项目死灰复燃。还应该看到,当前的节能减排不力局面,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产业政策落实不力密切相关。XX年节能减排目标未能完成,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