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特点和分类。结缔组织的特点(1)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外基质由基质和纤维组成(2)细胞无极性地分散在细胞外基质中。(3)广泛分布于机体内部,形态多样,构成内环境。(4)来源于间充质,(5)功能:连接、支持、保护防御、运输和营养等功能。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2)软骨组织、骨组织(3)血液、淋巴2、疏松结缔组织各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1)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最常见,扁平不规则多突起,胞质丰富弱嗜碱性,胞核较大,长卵圆形,核仁明显功能: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纤维细胞: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2)巨噬细胞广泛分布,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变化,圆形或椭圆形,功能活跃时伸出伪足呈不规则形,核小圆形或肾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小呈卵圆形着色较深,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功能:①吞噬作用②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③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3)浆细胞LM: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及慢性炎症部位。功能:a、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b、参与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LM:大,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沿小血管分布,于皮肤、消化管、呼吸道较多,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肝素:抗凝血;组胺和白三烯有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布:小血管周围形态:似纤维细胞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3、疏松结缔组织三种纤维的颜色特性、光镜下形态特点、分子构成和功能。(1)胶原纤维颜色特性: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称白纤维。形态特点:HE染色呈浅红色。纤维粗细不等,有分支并互相交织成网。功能:具有坚韧性,柔软易弯曲,抗拉力强。(2)弹性纤维颜色特性:新鲜状态下呈黄色,又称黄纤维。形态特点:HE染色,纤维折光性较强,着色淡红,交织成网。功能:弹性纤维弹性强,牵拉时可伸长到原来的一倍多,除去外力即恢复原状。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交织成网,使疏松结缔组织既有韧性,又有弹性。(3)网状纤维具嗜银性,用银染色法可染成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4、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成分和分子筛的功能意义。基质: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1)蛋白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分子组成有硫酸化和非硫酸化,硫酸化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等。非硫酸化包括透明质酸功能:形成分子筛,有利组织液通过;限制细菌扩散(分子筛功能意义)分子筛:大量蛋白质多糖聚合物形成有许多微小孔隙的分子筛(2)糖蛋白具有与多种细胞、胶原及蛋白多糖结合的化学基团(3)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部分血浆成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血管回流到血循环中,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1、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意义。正常数量男:(4.0~5.5)×1012/L女:(3.5~5.0)×1012/LHb:120-150g/LHb:110-130g/L(1)形态结构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µm;中央浅染、较薄,厚约1µm;周缘较厚,约2µm;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2)血红蛋白Hb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Hb与CO结合更牢固,可导致煤气中毒(3)网织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正常值: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2、白细胞的分类、数量、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意义。白细胞(4.0~1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淋巴细胞25%~30%分类依据: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50~70%)1)形态结构:①直径10~12µm,②胞质:含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