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病种中西诊疗规范第一节尿石症(石淋病)诊疗规范尿路结石是泌尿系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的统称。本病属于中医淋证中的“砂淋、石淋、血淋”等范畴。[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其诊断需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液化验、肾功能测定、X线检查、膀胱镜检查、超声波检查及同位素肾图检查等。(1)病史和症状:有典型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伴肉眼或镜下血尿;或仅有腰腹部钝痛,酸胀不适或有排石史;膀胱,尿道结石则有排尿困难,尿流中断,尿潴留及终末血尿症状。(2)体征:急性发作时肾区或输尿管部位有叩击痛或压痛;严重肾积水,肾脓肿病人可扪及包块;大的膀胱结石常可经直肠指诊触得,后尿道结石直肠指诊可摸到;阴茎检查可触得前尿道结石。1(3)X线检查:95%的尿路结石在平片上显形,故平片可以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数目,并可初步估计结石成分。平片阴性,尚不能完全排除尿路结石者,需作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逆行性尿路造影,以了解结石的有无及位置,并能进一步了解肾盂、肾盏、输尿管解剖形态,有无肾积水及其程度,肾实质厚薄、肾功能好坏,上尿路有无先天性异常和其他器质性病变。(4)尿液检查:尿液镜检查红细胞常增多,尤其是绞痛发作后或运动后,有时可出现盐类晶体,并发感染时可见较多白细胞或脓细胞。(5)同位素肾图检查:能反映肾功能和上尿路梗阻的存在及其程度。(6)超声波检查:辅助诊断结石的存在及其大小,位置,肾积水的程度。(7)其它:尚需作血液、尿液的有关生化检查,必要时需行膀胱镜检查,包括逆行造影。(二)辨证论治:尿中央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2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证机概要: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代表方:石韦散加减。本方清热利湿,排石通淋,适用于各种石淋。常用药:瞿麦,篇蓄,通草、滑石清热利湿通淋;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排石化石;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活血软坚;青皮、乌药、沉香理气导滞。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黄、藕节以凉血止血,去山甲、王不留行;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伴有瘀滞,舌质紫者,加桃仁、红花,炮山甲,皂角刺,加强破气活血,化瘀散结作用。石淋日久,证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者,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补3肾益气;形寒肢冷,夜尿清长,加巴戟肉、肉苁蓉,肉桂以温肾化气;舌红,口干,肾阴亏耗者,配生熟地黄、麦冬、鳖甲滋养肾阴。伴有湿热见症时,参照热淋治疗。绞痛缓解,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常用金钱草煎汤代茶。若结石过大,阻塞尿路,肾盂严重积水者,宜手术治疗。(三)纳入病例标准:除符合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外,并符合下列相应条件:(1)难以自排的结石,要求横径>0.5cm而<1.0cm,及纵径>0.6cm而<1.8cm。(2)肾输尿管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粉碎之微小结石,在肾、输尿管内集结凝滞成团块或成条索状,不能自排者。(3)肾输尿管连接部,或结石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及手术疤痕粘连等。(4)肾功能良好,尤其患侧肾功能良好,若患者有肾积水,则肾积水程度需在中度以下。(5)结石在某一部位滞留时间不能太长,一般要求在一年以内。4(6)全身一般性情况,生活能自理。(四)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1)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期间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特色疗法]1、自制中药化石汤剂溶石治疗;益母草,白茅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虎杖,郁金,牛膝,石苇,三棱,莪术,王不留行,车前子,泽泻,大黄,玉米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