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先秦汉魏诗歌)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先秦汉魏诗歌)_第1页
1/5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先秦汉魏诗歌)_第2页
2/5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先秦汉魏诗歌)_第3页
3/5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9)名句名篇默写(一) 从 2002 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 1998 年以前,高考有“默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我个人倾向于“名篇”中的“名句”这样的理解。从去年全国卷和二省(河南、江西)一市(天津)的试题和 2003 年全国卷试题看,这个理解是不错的。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 2002 年和 2003 年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的句子。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再从默写的材料来源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去年的全国卷和二省一市的试卷,默写的材料,无论是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还是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今年的李密《陈情表》、杜甫的《登高》。则全是来自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而且全是要求背诵的。去年初,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谈到“默写名篇名句”时,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一、默写不会为难考生,要求默写的是学过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在“知道”前似应加“应该”二字);二、在谈到如何命题时说道,给篇名或者给首句,要求写完全篇。(见《中学语文教学》2002 年第 2 期)前者强调的是默写内容的知名度,即“常见”,这已经得到证实。后者强调“篇”的概念。今年又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先秦汉魏诗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