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即让学科教育“回家”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育“回家”,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以让教学“回家”: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明确“家在何处”;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采用大单元备课,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有意义;探索与新目标匹配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突破之一,是每门学科在整合与提升原先“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标志着学科教学终于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知“家在何处”的学科教学改革无异于“离家出走”。正如很多人不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何物,却 到处在进行“生活 语文”“大语文”“语文生活 化”( 据 不完 全 统 计,有 30多种) 的改革… … 结 果 把“语文”变 革没 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越 来越 差就 是最 直 接 的证 据 。其 他 学科也 都 曾 经 历 同 样 的遭 遇 ,存 在同 样 的问题 。那 么 ,现在有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到底 该 如何变 革? 需要教师如何做才 算 “回家”? 这里 ,我 想 与大家分 享 “六招 ”。 第 一,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明确“家在何处”。举 个例 子 ,如果 你 是物理教师,一般 来说你 是大学物理系毕 业 的,而从物理系毕 业 ,只 能 说明你 是个“学物理的人”。“物理教师”跟 “学物理的人”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学物理的人只需知道物理学知识,而物理教师需要知道物理学科素养目标体系,即物理育人目标体系。该体系超越了学科内容知识,它包含三层:第一层是教育目的,第二层是学科课程标准,第三层就是学期、单元、课时层面的教学目标。这三层目标需要具有一致性,即目标体系是教育目的(想得到)、学科目标(看得到)、教学目标(做得到)的统一。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的关键技术是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和叙写目标。教师不能随意写目标,甚至不写目标。教师叙写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譬如,某教师要教“勾股定理”,他首先必须要清楚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勾股定理有这样一句话: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必须把这句话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