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六(2)班曹欢论文题目:《抽签的合理性及其运用方法的改进》数学实验小论文题目:抽签的合理性及其运用方法的改进作者:曹欢1,钟远1指导教师:徐凤燕2(1.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六(2)班,江苏南京210024;2.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六年级数学组,江苏南京210024)MathematicsPracticePapersSubject:Ballot’srationalityandusingmethodsimprovementWriter:CaoHuan1&ZhongYuan1instructor:XuFeng-yan2(1.NanjingLangyaRoadPrimarySchool,Class2,Grade6,Nanjing,Jiangsu210024;2.NanjingLangyaRoadPrimarySchool,Sixthgrademathematicssection,Nanjing,Jiangsu210024)关键词:抽签;合理性摘要:目的:通过实验证明抽签的合理性,并对其运用方法进行适当地、合理地修改。方法:使用假设法,穷举出每人抽签时抽到的概率,并进行记录,寻求规律,得出结论后,在抽签原有的规则上进行修改。结论:抽签是不公平的。KEYWORDS:ballot;rationalityABSTRACT:Object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erationalityofdrawinglots.MethodUseofassumption,exhaustivetheprobabilityofeachpersonselected,andrecorded,forthelaw.ConclusionThedrawisnotfair.1.前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班50名同学,但只能有15人可以去参加一项活动,而每个人都想去。这时,该让哪些同学去呢?在这种无法平均分配的情况下,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抽签。她准备了50页码:1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六(2)班曹欢论文题目:《抽签的合理性及其运用方法的改进》张纸条,15张上有“去”的字样。同学们按顺序来抽,抽到“去”,就可以去参加活动。这时,有些同学提出了异议——这是不公平的,理由是:假如第一个人抽的为“不去”,那么第二个人抽到“去”的几率就比第一个人大。但是,老师却认为:除了抽签外,没有更公平的办法。于是,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抽签。但是,抽签后的结果是:他们发现,后抽的人基本上都去了,而前面抽的人只有几个去了。没有抽到“去”的同学认为这样做很不公平,抽到“去”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运气好,那抽签法究竟是否公平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我们四年级的时候。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想研究抽签的合理性,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我和钟远同学联手,一起研究讨论抽签的合理性,并形成了这篇论文:《抽签的合理性及其运用方法的改进》。下面将呈现我们通过商议、研究出的结论,而具体实验的过程,是我们自己制定并实验的,家长并没有帮忙。指导老师在论文完成后给予我们建议及修改意见,使我们的论文更加完善、正确。但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比率的概念暂时没有学到,为了使论文更完善、正确,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也参考了一些书籍及相关的资料文献。2.实验材料同济大学教研室主编《工程数学——概率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12-46;电子计算器2个;自己设计的统计用电子表格1个,如下图。3.实验方法与结果页码:2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六(2)班曹欢论文题目:《抽签的合理性及其运用方法的改进》根据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几场实验,方法相同,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实验结论及实验具体记录如下:3.1钟远的实验数据及结果钟远研究的是5人抽签,有1、2、3人可以去。下面的百分比数据说明的是抽到“去”的几率。3.1.11人可以去的抽签结果从上面的数据可得知,钟远的结论为:不公平。3.1.22人可以去的抽签结果从上面的数据可得知,钟远的结论为:不公平。3.1.33人可以去的抽签结果从上面的数据可得知,钟远的结论为:不公平。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钟远得出的最后结论为:抽签法是不公平的。3.2曹欢的实验数据及结果曹欢研究的是5人抽签,有1、2、3人可以去。下面的百分比数据说明的是抽到“去”的几率。3.2.11人可以去的抽签结果页码:3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小学六(2)班曹欢论文题目:《抽签的合理性及其运用方法的改进》从上面的数据可得知,曹欢的结论为:公平。3.2.22人可以去的抽签结果从上面的数据可得知,曹欢的结论为:公平。3.2.33人可以去的抽签结果从上面的数据可得知,曹欢的结论为:公平。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