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融资租赁盘点:变革开始?2012-1-13 三十而立,对于任何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的年份。经历上世纪 80-90 年代由兴到衰的沮丧和“十一五”期间由衰到兴的激情后,融资租赁业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业务规模受控制、增长势头放缓;融资渠道受挤压;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崛起;增值税改革、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进展的指导意见》等等融资租赁公司喜忧参半。可以预见的是,“十二五”期间融资租赁公司将迎来转型期。 近日获悉,即将出版的中国租赁蓝皮书——《2024 年中国融资租赁业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至 2024 年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约 286家,比年初的 182 家增加约 104 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9300 亿元,比年初 7000 亿元增加约 2300 亿元,增长幅度为 32.9%。其中,金融租赁 20 家,约 3900 亿元,增长11.4%;内资租赁 66 家,约 3200 亿元,增长 45.5%;外商租赁约 200 家,约 2200 亿元,增长 69.2%。 中国租赁蓝皮书主编、经济学家杨海田在接受新金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 2024 年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增加较多,但业务增长明显放缓。一些进展较快的地区如天津、上海北京等地,进展速度也明显放缓,这与“十一五”期间每年倍增式增长形成明显对比。主要原因是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国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对融资租赁业的最大业务贡献者金融租赁公司实行规模控制政策。“2024 年金融租赁业务规模总量占全国比例为 50%左右,但 2024 年业务增速仅为 11.4%,增速最慢,使得金融租赁的业务规模占全国比例下降到 41.9%。”杨海田说道。 2024 年年初,由于央行引入新的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以取代之前单纯的信贷控制,从而将租赁公司向企业投放的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纳入社会融资总量范畴,金融租赁公司便被要求业务规模增长不得超过上年同期增长水平,否则对超额业务征收无息差别存款准备金。 不过,杨海田对规模限制并不认同,此前他在天津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的一次内部沟通活动上表示:“融资租赁公司来自于银行贷款的资金只是银行信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没有增大银行贷款的供应总量。来自于股东注资和社会直接的筹资,则是社会现有资金结构的调整,也不是社会资金总量的放大。规模控制不能一刀切,而要看具体某个企业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公认的警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