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误区分析摘要: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呼吸道异物、呼吸系统出现先天性畸形等等。由于小儿的黏膜比较娇嫩,且黏膜中的供血十分丰富,导致小儿后鼻道出现狭窄且鼻腔较短的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儿科各种疾病发生率的一半以上。本文主要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用药误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避免这些用药误区。关键词:小儿、呼吸系统、用药误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这几种呼吸系统疾病虽然发病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患者的共同症状为咳嗽、喘息以及咳痰等等[1]。目前来看,临床上主要采用祛痰、镇咳、平喘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气道通气的功能,防止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一、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存在的用药误区(一) 用药不对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认为咳嗽是感冒的主要症状,因而对患者使用感冒药治疗;还认为咳痰患者一定伴有炎症,因此,对患者合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为轻度且不反复的咳嗽,但却对患者使用强效镇咳药治疗;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时候,却行沙美特罗等受体激动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起效十分缓慢,对于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控制[2]。并且,在哮喘患者的慢性持续期,只应用短效的特布他林受体激动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的哮喘出现反复性发作。(二) 用药时机以及治疗的疗程不当患者的用药时间若不合理的话,也会导致药物的疗效出现下降,甚至出现失效的情况。而对患者过度频繁的给药则会导致药物在体内出现蓄积,进而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总的来说,给药次数剂量过多过少都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延误。由于噻托溴铵与 M3 受体进行结合之后很难出现解离,也会使得抗胆碱的作用出现延长,因此一天只需要对患者给药 1 次就可以[3]。但是,在临床上,医生经常对患者给药 2 次或者更多,产生不良影响。沙丁胺醇以及异丙托溴铵等短效药、速效药,每天只需要给药 3 至 4 次但在临床上医生却经常只给药 1 至 2 次。(三) 对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问题重视不够驾驶员或一些高空作业者在服用感冒药之后很容易出现嗜睡症状,进而对患者安全造成影响。哮喘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临床上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时候应该对老年人的机体器官功能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4]。对于妊娠期的哮喘患者来说,很多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