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社会政策的内涵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3、社会政策主体1、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2、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3)资源提供者(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1)责任层次(2)角色层次(3)公共行政层次4、社会政策对象1、社会政策对象也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2、 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1)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象社会政策的一般性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指向社会中的普通民众。社会政策的专门对象是指社会中需要某些专门化社会服务的群体。(2)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看,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普遍性对象,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求的差异,而向全社会或某些专门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特殊服务对象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具有特殊困难的个体成员。5、社会政策资源1、社会政策的资源,即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2、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1)资金性资源是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资。(2)非资金性资源,一般是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等。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1、含义:即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2、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性A.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B.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C.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7、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1)效用论价值:所谓价值,就是指以主体的一定需要为准绳来衡量的客体的效用性。(2)本质论价值: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8、价值观1、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2、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