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教案十方中学练象兰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之3.2.3节《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主要内容是如何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它既是对之前3.2.2节内容的提升,也是为后续3.2.4节所作的铺垫,是完整认识使用图表处理工具加工处理信息过程的重要一环。2、教材处理教材内容不再拘泥于软件功能的详解,而是侧重于方法和思路的提炼,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值分析数据,本课将以《高一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为例,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统计数据。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自主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和之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对EXCEL表格处理工具的功能和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了建立表格基本方法,但还不会对表格中的数值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能够从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3)掌握常用函数SUM、AVERAGE等的使用方法。(4)体会Excel中公式计算与函数的使用所带来的便利。技能目标能根据需求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过程与方法过程体验使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过程。方法掌握使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信息处理能力。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对SUM、AVERAGE等函数计算的熟练应用难点对公式函数计算的灵活应用五、教学手段讲述法、演示法、问题探究与交流法、任务驱动法六、课前准备1Excel、机房教室。七、教学过程(一)简单回顾提问1.EXCEL文件的存储格式?2.修改二班卫生的成绩应该选中哪个单元格?上节课我们一起体验了用EXCEL处理表格比word处理表格更加方便,更有优势,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表,如成绩统计表、缴费表、工资表等,这些表中的数据涉及到数值统计,这就是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EXCEL的更强悍的优势:数值计算。EXCEL种是怎么对数值计算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新授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张表格:表12表二表3思考(一)这些表格中的“平均分”“总分”“缴费金额”项目是需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的数值,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计算呢?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快速计算呢?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分析,提出EXCEL中两种数值计算方法:公式法和函数法。以计算《高一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表1)为例,计算总分和平均分。1、公式法(1)算总分步骤①选中存放一班总分单元格E33②输入“=B3+C3+D3”③按回车键(2)算总分步骤④选中存放纪律平均分单元格B6⑤输入“=(B3+B4+B5)/3”⑥按回车键思考(二)如果修改二班卫生C4的值,其对应的平均分C6和总分E4的值会不会也跟着发生改变?分组讨论并请同学回答。教师操作演示,把C4的值由“76”改成“80”发现平均分C6和总分E4的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得出结论,如果改变C4的值,其对应C6和E4的值会跟着发生改变。(3)公式的形式公式一定要以“=”开头,主要由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和运算符组成。如“=B3+C3+D3”中B3、C3、D3为单元格地址,“+”为运算符注意:乘号为“*”除号为“/”任务(一)————比一比谁算的更快用公式法计算《高一(1)班期中考试成绩统计表》表中“李元元”的总分和“语文”的平均分。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并为前3名完成的同学计时,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最快,最后展示优秀作品并讲解操作过程。思考(三)教师问:在刚才同学统计《高一(1)班期中考试成绩统计表》表中的总分和平均分过程中,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分析:因为单元格地址太多,容易输错,而且很浪费时间,怎么来避免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接下去要学习的知识点——函数法。2、函数法(1)算总分步骤⑦选中存放一班总分单元格E3⑧输入“=SUM(B3:D3)”⑨按回车键(2)算平均分步骤⑩选中存放纪律平均分单元格B6⑪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