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文分析(一)语境说明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 2010年 12 月 31 日),1951 年 1 月 4 日出生于北京,原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二)文意阐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双腿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文章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几件小事,甚至只是细微的动作,只言片语来表现深沉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文章主要讲了 “我”双腿瘫痪后, 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 即将离别人世时, 心里还挂念着 “我”和未成年的妹妹。(三)思路探索1. 关于线索的探究(1)文章情感线索一明,母亲对我的关爱与引领;一暗,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2)文章情节线索一明,我身体残疾 ---- 暴躁、轻生;一暗,母亲重病(忍痛)-----照料、鼓励。(3)文章结构线索——看花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答应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却不能同去了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通过这些线索反映和反衬母亲的伟大无私和情深似海的母子亲情。2. 关于文章脉络的探究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第二部分(第 2~5 节)写母亲在准备带 “我”去看菊花时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第三部分(第 6 节)写“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去世前没有说完的话。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