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次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 即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血药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本科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粉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2.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获得结论,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四、教学难点思考米饭出现淡淡甜味的原因。五、教学方法谈论法、演示法六、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药匙、盘、喷瓶、适量淀粉溶液、烧杯、粉笔灰、常见食物若干、记录表、简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2 / 8 这是一封密信,你能看懂内容吗?喷碘酒后显示,读一读。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能知道其中的奥妙,也能这样来当特工、写密信了,想学吗?(二)会变味的米饭1.品尝米饭: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难的事——品尝米饭。我想先采访一下同学们,请说说你印象中米饭的有什么味道。但这次吃饭可非同寻常,我有几个任务。(课件出示)仔细品尝,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1)刚品尝时的味道。(2)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等有甜味了再吞下去)。(3)小组猜测变味的原因?(4)作好记录(作业本第16 页)。师:大家明白要求了吗?每人都来品尝一下吧!小组内可以一边品尝一边交流感觉,并完成记录表。那就六人小组开始用餐吧!记录表一(作业本第16 页):“品尝米饭”刚品尝时的味道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我们猜测变味的原因?注:小组内认真讨论,及时作好记录。2.交流展示:哪组愿意先来说说品尝后的感受?唾液(学生交流时板书:米 饭淡而无味→略微的甜)3 / 8 3. 思考:①米饭是甜的吗?②米饭在嘴里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③使米饭变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呢?④怎么设计实验探究呢?其实,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