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自主学习导学案——我爱学习学习之中最爱语文语文之中最爱文言文第 1 页,共 8 页《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教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重要的实词、虚词。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二、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征和二年,太子刘据发兵诛杀了借巫蛊诬陷他的大臣江充等人。当时,任安收到太子的发兵命令却按兵不动。事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心怀不忠”,将他逮捕入狱,判处腰斩之刑。身遭不幸和蒙受耻辱的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任安被杀前对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三、课前预习(一)填空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 ,, 书”“答,, 书”“与,, 书”“上,, 书”“寄,, 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