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古代年龄的代称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垂髫 (tiao) :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总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笄( ji)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 “及笄 ”。《礼 ·内则》:女子 ⋯⋯ 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仪礼 ·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 “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结发:初成年。 《汉书 ·施仇传》: “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而立:《论语 ·为政篇》: “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二十岁为 “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 “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 ·为政》: “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 《论语 ·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 ”。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 (mao die) :指八十、九十岁。《礼·曲礼》上: “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 “耄耋 ”泛指年寿高。下寿 中寿 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期颐: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礼 ·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来源: 互联网┊ 2009-06-23 发布 ┊ 29612 浏览 ┊ 收藏0 岁度:小儿初生之时。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