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大纲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考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本质 > 考点广义: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 1.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b 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 17-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 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 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 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或只要后面的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 古代社会a 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b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 《五经》。考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 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 ,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