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者观后感精选2篇《领先者》是一部来自美国的传记电影,由休杰克曼和维拉法米加等主演,主要讲述了1988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盖里哈特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因为贪图女色而错失竞选机会并且身败名裂的故事。网友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01一个好的统治者,命名为thefrontrunner。故事发生在1988年,这个电影故事线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说,可以叙述成一个参加竞选但中途退出的参议员兼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特,一个犯下的错误,三个伤心的女孩和一群不道德的人们。影片中用适当的笔墨来刻画哈特的咆哮,每一次咆哮都是个人于集体的斗争。他被跟踪时的咆哮,他被无名小记者的追问时的咆哮,都是他个人在无数次的表达和强调:请大家多多关注统治者所做的事情,多多关心自己的生活,统治者是来帮助大家走向未来的,不要整天把心思都放在他们的私生活上。或者说这个故事表达的是美国的悲哀,是民主的哀鸣。新闻如今被当作一种商品,不可避免地被推向了娱乐化的悬崖。人们为了金钱而变得冷血,残酷,思考不能。记者把哈特推进舆论,又反击到他身上。舆论能够伤害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最亲近的人。能力者带领大家迎接美好明天,也抵挡不住舆论的风口浪尖,更何况他所保护下的妻室,还有那些想被众人挖出来的女郎。不过这也并非都是记者的过失,若是他没有犯下那天的错误,或许他的竞选之路会畅通无阻,当上总统,美国从此万世开太平。当然影片不可能只是停留在这里,往深走会发现新闻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深了。原本就和政治挂钩的媒体,被政治的阴沟带的淤泥满身。祖国则更加可怕,人民关心的除了粮食水果和蔬菜,还有今天,昨天和预知明天的娱乐八卦新闻头条和微博热搜。当打开了微博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你被关在了微博的信息回声墙内。但是当发现网络上看的所有媒体都在报道同一事件,表达同一种看法的时候,你会发现相似度和重复率非常第1页共3页高,甚至那些所看到的重复信息就会成为控制你的工具。新闻的信任度在今天这个社会仍然不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娱乐新闻,每一条都只是卖点。由于人们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面,或者只关注于自己相关,离自己距离近的新闻,也给这些媒体浑水摸鱼提供了机会。我们都体会到了舆论的可怕程度,最让人感到可悲和寒心的,仍然是被害者受到的刻在心里永远无法治愈伤害,无药可解。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透露着凉气。妻子的原谅和眼泪,女儿的颓废和崩溃,女郎的遭遇和命运,哈特的才气和放弃,都让人联想到一双双键盘侠那充满杀气的手指尖,数不胜数。这个世界上最温暖也能伤人之深刻的就是语言吧,而报道可以轻而易举的堆起一个国家,也能毫不费力的摧毁一个正常的人。不得不说,最近几年美国的电影越来越推崇这种记者挖掘统治者黑幕进行报道类型的电影了,这种报道叫做调查报道(investigativejournalism)。从《华盛顿邮报》到《爆料世代》的上映,都无不透露着美国社会里更加民主的丝丝气息,在中国则鲜有耳闻。《华盛顿邮报》拥有的1.77亿票房,而《爆料世代》到目前只有220万美元的票房。或许《华盛顿邮报》赢在故事更能打动人心,以及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影片整体的节奏上吧。人们都希望自己活在一个消息透明的世界里,但却不希望深挖太多。信息奔涌的时代下,也许每个人都应该下意识得反思自己了。02虽然这部片可能会让人觉得是在为一些因性丑闻或出轨而导致前途尽毁公众人物洗白,把媒体放在了一个较为低廉的位置上,但在我看来,影片还是给了很多机会平衡两边,给了双方机会讲出了各自的想法。garyhart恰好适合现在来讲,告诉人们为何以前可以接受的一些行为,现在不行了。答案正如其中一位报社编辑说的。时代不同了。20年前不是新闻的内容,现在可能就是大新闻。谁来决定呢。公众。真正改变的是公众的三观,以前他们觉得不算什么的道德污点,现在变成了零容忍。以前肯尼迪可以有绯闻但继续作总统,现第2页共3页在的总统就不能这样了。而作为媒体,我始终认为,只要有爆料,媒体人就不能忽视,特别是如果找到实锤。休杰克曼的演出再次证明这位演员绝对不只是外形好看,肌肉发达,而是可以有很大的弹性。他既展示出了这位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