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I(灌注加权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Catalogue1、灌注成像概念及原理2、脑灌注成像的扫描技术3、灌注在脑缺血中的临床应用灌注(Perfusion)人脑正常的神经心理和高级神经活动要求以一定的血流灌注为基础,灌注是指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一般等同于血流过程,是以流动效应为基础的,存在于正常组织和疾病状态,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使灌注成像成为可能。1988年Villringer等首先报道了MR灌注加权血流成像(MRperfusionweightedimaging,MRPWI)在脑部的应用。MRPWI:磁共振灌注成像是指用来反映组织的微血管灌注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的磁共振检查技术。优点: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具有时间分辨率(小于2s即可包括全脑)和空间分辨率高,操作简单,无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进行等。磁共振灌注技术的分类1使用外源性示踪剂,即对比剂首过磁共振灌注成像法,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susceptibilityweighted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最常用。2使用内源性示踪剂,即利用动脉血中的水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ASL)法,由于不需注射对比剂,安全无创,因而有着较强的临床应用潜力。(局限性)注:本文主要说明DSC的原理及应用。基本原理与方法DSC为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采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得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前、通过中和通过后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图像,评价组织血流灌注。顺磁性对比剂(如钆喷酸,Gd-DTPA)进入血管后,血管腔内的磁敏感性增强,在局部产生梯度场,导致磁场不均匀,进而引起邻近氢质子共振频率改变,使质子自旋失相位从而使组织的T2或T2*时间缩短,造成组织T2WI或T2*WI信号的下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脑组织信号下降幅度与血管内造影剂浓度成正比,反应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正常脑组织由于BBB的存在,Gd-DTPA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网进入脑组织间隙,不影响组织的T1时间,因此不产生T1增强效应。磁共振灌注参数图与对应的时间-信号曲线首过再循环基本方法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当对比剂第一次通过受检组织之前、之中和之后,采用快速扫描序列(EPI)进行连续的多层面多次成像,从而获得一系列动态的扫描图像。对比剂第一次通过期间,主要存在于血管内,血管外极少,血管内外浓度梯度最大,信号的变化受弥散因素影响小,故能反应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根据造影剂第一次通过局部脑组织引起的信号强度变化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根据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可获得部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对值,并可通过工作站制成各种血流动指标图像。对比剂的应用常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顺磁性对比剂。一般采用单倍剂量(0.1mmol/kg)或双倍剂量(0.1mmol/kg)剂量小:对比剂产生的信号下降程度小,易受背景噪声干扰,导致计算结果误差大。剂量大:对比剂由于弹丸效应使对比剂通过脑组织血管时间延长,同时由于二次灌注使信号曲线与实际有明显偏差。对比剂的应用为了使对比剂早期居于血管内而不进入组织,即保证没有对比剂的再循环和漏出,对注射对比剂的量及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为3-4ml/s。团注速度过慢信号下降程度降低,易导致参数计算错误。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centralvolumeprinciple)MTT=CBV/CBF参数1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rCBV)指存在于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根据时间—密度曲线下方封闭的面积计算得出。2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的血流量,脑血流量值越小,意味着脑组织的血流量越低。3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egionalmeantransittime,rMTT)开始注射对比剂到时间—密度曲线下降至最高强化值一半时的时间,主要反映的是对比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s)。4峰值时间(TTP)指在TDC上从对比剂开始出现到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TP值越大,意味着最大对比剂团峰值到达脑组织的时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