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_第1页
1/9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_第2页
2/9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_第3页
3/9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在出生以后,最先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前,家庭是其主要活动场所;即使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后,家庭也仍然是其重要活动场地。尤其特殊的是,正如吉登斯所说,“‘传统的家庭'包含着很多含义,在过去的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中存在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和血缘体系,中国的家庭就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就是国家的缩影,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状况反映着国家的面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中国古人常讲“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家和”的重要性。《礼记•礼运》曰:“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认为父子相互笃爱,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和谐幸福,是家庭的大幸。左宗棠在其家书中,曾对其家人谆谆教导,强调“家和”的重要。他说:“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严急烦细者,肃杀之气,非长气也。和而有节,顺而不失其贞,其庶乎用财有道,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寻常酬应则酌于施报可也。济人之道,先于其亲者,后其疏者;先其急者,次其缓者。待工作力役之人,宜从厚偿其劳。广惠之道,亦远怨之道也。”中国的“家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为了保持家庭的和谐美满,建立了包括夫妻、父母与子女、兄弟、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规范。一、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的龙头保证《易经•序卦传》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首先必须有男女结为夫妻,成立一个家庭,然后才有子女的产生。而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夫妻之间的和睦。因此,中国古人对于夫妻和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国传统观念把男女比作阴阳,并认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因此,男女要结合才能实现阴阳的平衡发展。在男女两性组成的夫妻关系中,要夫妻互敬互爱。在反映我国早期社会风气的重要作品《诗经》中,有不少篇章描绘了夫妻恩爱、彼此眷恋的美好画面。如《诗经•小雅•鹿鸣•常棣》就描写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兄弟和乐、夫妻和睦的美好家庭生活图景:“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为了争取美满的夫妻生活与幸福安康的家庭,中国的先人们制定了繁复的礼仪约束人们的行为。《礼记•礼运》讲:“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从男女的订婚、成婚到生儿育女、抚育子女、娶妇嫁女,“礼”都为人们规定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