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省级“标准化 +”行动计划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 战略性作用, 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层级深度融合, 以“标准化 +”引领和支撑我省 “十三五”时期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加快“标准化 +”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度融合,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完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一)基本原则。1.统筹协调, 协同推进。 建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主管部门主导、行业主管部门主抓、地方政府主推、企业主体作用,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上下联动、 多方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格局。2.强化供给, 补齐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 效果导向, 全面2 融入我省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重要任务和重点举措,针对发展短板、民生短板和制度供给短板,加快制定实施高水平标准,推动各领域对标准、补短板,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3.融合创新,引领转型。推动标准创新全面融入科技创新体系,汇聚市场创新要素,加强标准化与各类业态的互促互融,最大程度发挥“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催化效应,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促进我省产业迈向中高端。4.优化载体,重点突破。围绕我省国家战略试点和标准化战略重点领域,积极构建工作载体,广泛运用试点手段,全面打造标杆企业,推动“标准化 +”各项举措落地, 形成一批可示范、可复制的“标准化+”重要成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二)发展目标。到 2017 年,市场主体标准活力有效激发,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 “标准化 +”在创业创新、提质增效、社会服务、制度供给、开放融合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与“互联网 +”“机器人 +”共同形成加快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叠加效应。——标准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持续加强,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成标准的能力不断提升,培育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00 个以上。制定体现3 创新能力、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数量明显增加,地方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 年以内,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制度全面推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参与高层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