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十个,每个一分,前五个单选,后五个多选)简答 (四个,每个五分)论述(两个,每个十五分)案例分析(两个,每个二十分)一 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选择性 2 知觉的理解性 3 知觉的恒常性 4 知觉的相对性 5 知觉的整体性二 管理中常见的社会性错觉1 第一印象效应 (首因效应 ) 2 晕轮效应 3 近因效应 4 定型效应(刻板效应)5 知觉防御: 是指人们为保护自己, 较容易感知能满足自己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求无关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6 投射 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7 选择性知觉 8 对比效应三 归因理论(一)归因概述人们根据某人的所作所为去推断其内心状态以及对言语行为做出解释的过程。一般人可做四种归因: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与机会(二 ) 归因理论1 凯利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凯利把知觉和被知觉者的心理和行为放在同一系统中分析,归因结果比较客观全面。 其基本观点是归因的三个基本要素:内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外因(知觉对象的特点)情景因素(环境)归因判断的三个标准: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2 韦納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韦納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能力努力(可控因素)任务难度 机遇(不可控因素)一般来说, 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多创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观评价其成果。3 归因中的各种偏见1)强加上因果关系 2 )过分强调某种因素的力量 3 )过高估计偶发事件的代表性 4 )过分相信直接获得的信息资料 5 )防御性归因偏见 6 )责任归因中的偏见四 需要 动机 行为的关系1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 基础和始发点。 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接动力。当需要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时,才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需要两个条件: 1)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 2 )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2 )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 3 )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4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5 )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的行为所掩盖。需要的特点 P56 1 指向性 -- 任何需要总是有特定的对象 2 连续性 : 周而复始 3 社会制约性4 特殊性 -- 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需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