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 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1982 年和 1983 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 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 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 50%。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80 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1985 年日本GDP 占美国 GDP 的比重达到 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 8%。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 1985 年 9 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进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3.“广场协议”后日元急速升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 年 9 月,日元汇率在 1 美元兑 250 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 1 美元兑 200 日元附近,升幅 20%。1986 年底,1 美元兑 152 日元,1987 年最高达到 1 美元兑 120 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 年 2 月至 1988 年 11 月,升值 111%;1990 年 4 月至 1995 年 4月,升值 89%;1998 年 8 月至 1999 年 12 月,升值 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 年第一季度至 1988 年第一季度,升值 54%1990 年第二季度至 1995 年第二季度,升值 51%;1998 年第三季度至 1999 年第四季度,升 值 28%。 二、“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与结构变化 1.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