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范本结构式家庭治疗尹平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后,心理治疗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一些治疗师们把心理治疗的视角从个体自身,扩大到个体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于是被称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学派在战后的美国拉开了序幕。在随后到来的家庭治疗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像是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驰骋在众多家庭治疗流派的洪流之中。结构式家庭治疗发端于20 世纪 60 年代,是由萨尔瓦多.米纽钦( Salvador Minuchin)创建的。此流派以简洁和实用两大特点,在20 世纪 70— 80 年代称雄于整个家庭治疗界,成为家庭治疗学派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流派,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家庭治疗在进入21 世纪后,虽然后现代和整合式的家庭治疗是主流,但结构式家庭治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依然是家庭治疗界最具特点的主流学派之一。第一节:发展历史与代表人物同其它的家庭治疗流派一样,结构式家庭治疗起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新理论的影响。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起主要影响的方法论是系统论和控制论,同时还吸收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当然这些理论也对整个家庭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立和发展,与米纽钦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技术大师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怀疑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流行是其流派特点所致,还是米纽钦的个人魅力所为。因此,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发展历史,还需从米纽钦的个人发展经历谈起。米纽钦 1921 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叫圣· 萨瓦多的小镇,其中四分之一是犹太人。父母都是有着犹太人血统的俄罗斯移民,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犹太人的大家族里,受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长大成人。米纽钦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在米纽钦眼里,父亲是慈祥、公正但有距离感的人,母亲是一个始终陪伴着孩子并保护和约束他们的人。家规很严谨,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母亲则是主要的照顾者。父母亲分别统治不同的世界,他们的相处之道在于彼此互相需要和支持。1940年,米纽钦离开家庭开始读医学院,大学第四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三个月。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使他开始注意制度的不公性,这也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大学毕业后,米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