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 ]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探索行政管理结构、功能和运行等方面率先行动、敢于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理性地看,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具体包括: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治理结构。[ 关键词 ] 重庆,统筹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结构,政府职能统筹城乡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动力。1997 年,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就内含着中央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上的先期预设性和对重庆直辖后的殷切期望。直辖以来,重庆市在探索行政管理结构、功能和运行等方面率先行动、敢于创新、大胆试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成效明显。但是,毋庸讳言,重庆市的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和水平,为此,需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优良的行政环境。一、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直辖以后,重庆市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行政体制调整,实现了市对40 个区县的直接管理,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和“市—区”两级直辖市行政管理体制架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体制基础。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庆市先后实施了四次市级机构改革,两次区县机构改革和两次乡镇机构改革。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重庆市较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早在2000 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城乡公共客货运输管理和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职能,组建重庆交通委员会。2005 年,组建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形成了“大交通”行政管理格局。随后,先后设立了“大执法”、“大文化”、“大水务”、“大开发区”和“大农业”等市级机构。经过几年的不懈改革,重庆市在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关系不顺等问题,特别是在涉及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上,一些整体利益被人为分割成许多相对独立而又较为分散的局部利益, 致使一些部门不可避免地产生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现象。大部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存在权力整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和运行监督难的“四道难题”,使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