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困境及发展选择摘要: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连接商业金融与农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促进信贷资金投向农村融资主体,缓解农业贷款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农业信贷担保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不少发展难题。文章归纳了现有农业信贷担保的几种业务模式,分析其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选择,以期为统一部署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参考。关键词: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模式;困境;发展选择中图分类号:F3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3-0012-007长期以来,农业、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破解,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与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资金需求难以对接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如何顺应农村信贷需求的变化,创新性地设计出能有效满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及供给模式,是研究者与政策层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连接商业金融与农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促进信贷资金投向农村融资主体,缓解农业贷款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少学者针对农业信贷担保的现状,对农业信贷担保的运作机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案例研究。财政部、农业部和银监会联合发文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目前,从研究层到政策层,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被认为是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新常态下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农业补贴改革试点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也为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与制度支持。然而在农业信贷担保的实践中,由于没有一套成熟、高效的方法可以借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涌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信贷担保模式,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发展难题。本文将归纳现有农业信贷担保的几种业务模式,分析其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选择,以期为统一部署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参考。一、农业信贷担保的几种业务模式根据信贷担保运作方式的不同,目前农业信贷担保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基于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的信贷担保在该模式下,农业信贷是由政府全额出资或主导组建的农业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这种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信贷担保大多实行市场化运作,且担保项目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如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就是由苏州市政府全额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其设计出的“一保两补”机制(1),将担保贷款向符合农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微利项目倾斜。(二)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的产业链融资担保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协作方式不仅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关系,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向合作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并收购其产品的方式控制农户的现金流,这使得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成为可能。产业链融资担保模式就是一种基于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金融创新方式。该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动产抵押,以及对贷款的封闭式管理,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化为上下游成员的融资能力,从而降低金融机构面向农业贷款的交易成本与风险。在该模式中,信贷担保大多是通过政府注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股的农业担保公司进行。四川乐山巨星畜牧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例,该担保公司采用“农户+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的“四方合作、封闭运行”运作模式,实现了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封闭运行。(2)[1]又如,四川资阳市于2003年设立资阳市“千万工程”信用担保公司,以资阳生猪养殖产业链为依托,由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合作社、肉食品加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六方合作+保险”的新型农业融资模式。[2]产业链融资担保也有少数是通过完全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成立、实施商业化运作的农业担保公司进行。如通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9500万元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