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的含义:①农业生产的位置;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3、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自然因素气候光照昼夜温差新疆的瓜果甜份大,西北地区农业优势热量海南岛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水分东耕西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较陡丘陵—林业、畜牧业;低缓丘陵—梯田(①扩大耕地面积②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例如:东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平原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如黑龙江的大豆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西北(如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变质的农业要求便捷的交通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如城郊农业(花卉园艺业、蔬菜、乳畜业等)政策惠农政策,商品粮基地等劳动力多少、价格。中国的蔬菜和水果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得益于(廉价劳动,成本低)。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无土栽培等)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①北方地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热量;②宁夏平原-----水分;③修梯田发展种植业——地形;④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红壤----土壤(2)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范围大大扩展5.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判定角度典例分析主导因素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源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热量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气候1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位因素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保鲜技术6、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如何布局花卉种植业、乳牛业、小麦种植业、林果业。7、农业地域的含义: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6、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例区位条件自然①气候温和,降水适中②墨累达令盆地,地形平坦,③河流堆积,土壤肥沃④临近河流,灌溉便利社会经济①国际市场广阔;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生产方式、技术先进④政府鼓励扶持⑤机械化水平高⑥临近港口,交通便利⑦市场广阔主要特征①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②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③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④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发展优势①土地交替使用,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有很大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限制灌溉水源不足,解决措施是跨流域“东水西调”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劳动)密集农业∕自给农业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区位条件自然:①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和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园艺业>饲养业>粮棉生产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种植等应布局在接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