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1/8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2/8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3/8
汶川 XX 乡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1.区域概况:该区域位于汶川地震灾区,整个区域面积 500 公顷,呈“背山面水”的狭长地带状,位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属高山峡谷地貌,年降水量 600 毫米,年 平均气温 7 摄氏度左右, 8 月平均气温 20 度左右,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参照汶川气候数据)。区域内有多种自然景观,山地上上森林、果林、河流、耕地等。其间散布有公路、小道、小溪、麦田、菜地、牧场等。但受汶川大地震破坏,区域内各种自然景观已经支离破碎。另外,该区域属于多民族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并保存有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群。2.区域景观分析该区域由于位于汶川地震灾区,故各种自然景观均遭不同程度破坏,各项乡村基础设施也极不完善,这些构成了该区域的基本景观特征,这也决定了规划设计方案上是以灾后重建与生态恢复为主.区域内有较多的山地,树林等,故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不适宜大规模开展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耕作农业,因侧重生态农业或旅游农业。该区域属于河谷狭长地形,交通不便,各种景观建设无法开展大规模施工,故应因地制宜,景观设计多结合自然原有风貌。针对该区域内少数民族文化丰富,有多种民族风格建筑的特点,可以此为依托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同时可弥补当地农业产值的不足,加快区域内新农村建设的步伐。3.设计依据:3.1 设计目的把该区域建设成汶川县民俗风情旅游的精品村寨。富有典型地域及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村寨,并使之成为具有合理的农业布局,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寨风貌以及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能力。3.2 设计原则遵循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突出西部川西民居特色(实木结构)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渗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改造原有设施和房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打造移步换景,步步有景,人景互动的生态有机空间。3.3 设计理念回归质朴的传统风格并彰显与时俱进:建筑规划的实际只有回归质朴的传统风格才能让我们的村寨整体融入到自然生存的环境当中,并与环境相衬托,显示出与其他地域和环境空间迥然不同的个性风格与传承文明。就该区域而言,传统的实木结构自然的石砌造型是千百年来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感受的再现。今天,只有这种质朴的传统风格,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