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我国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1月)均温-6~0℃,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年均降水量为600~800毫米;无霜期6~8个月;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人均耕地较少,采用人力、畜力,使用传统的耕作农具,如铁犁牛耕等,进行精耕细作,作物单产较高,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尝试探究: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为什么是自给自足农业?提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生产规模小,粮食大部分留作自用,较少部分拿到市场上出售。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掌握,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应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1)对容易的产品,影响更为明显。(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某些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使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3.政策: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4.农业生产技术:使土地大幅度提高,降低。5.其他:劳动力、地价。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2.分类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原始农业游牧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农业、传统混合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乳畜业、市场园艺业、畜牧业四、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表大部分区域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2.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环境(1)森林:原始社会,森林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对农业来说,森林是发展农田的。(2)草原:是拓展的开垦对象,而且还受到过度放牧的压力。(3)影响:过度砍伐、过度、过度,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3.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变化(1)灌溉: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粮食,但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导致土壤退化、粮食减产。(2)农药的大量使用:杀死害虫,也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破坏了生态系统。1.教材P52“图3-1-10世界迁移农业的分布”提示:①从温度带上看,世界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②从大洲上看,世界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及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东南亚和大洋洲北部岛屿;③从国家上看,世界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加蓬、坦桑尼亚等国,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等国。这些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特别是非洲的几个国家,经济落后,甚至非常贫困。由此也可以看出迁移农业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2.教材P52“图3-1-11迁移农业生产过程”提示:图示的是迁移农业的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图的上半部分,刀耕火种的力度不大,树木有充足的再生时间(15~20年),农业生产的过程对环境没有造成不利的影响。图的下半部分,刀耕火种的频率加快(在15年内再种植),使树木失去充分再生的时间,导致森林退化,进而使土壤遭受侵蚀,土地肥力减退,谷物产量很低,人类居住的环境恶化。3.教材P53“图3-1-12世界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分布”提示:(1)从图中分布地区可以看出,世界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和亚热带干旱的山地。(2)从国家看,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也门、埃及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3)分布区中的黄河中下游、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等都是古文明兴起的地方,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悠久。4.教材P54“图3-1-13世界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提示:仔细阅读该图,一是明确分布,二是认识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