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产科学复习题1.列表简述主要生殖激素的类别,名称,英文缩写,来源,化学特性及作用器官。(P22)2.简述母畜生殖器官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1.母畜生殖器官:(1)内生殖器官a.卵巢b.生殖道:包括输卵管、子宫和阴道(2)外生殖器官(外阴部):包括尿生殖前庭、阴唇、阴蒂卵巢功能:产生卵子、排卵和分泌激素(雌激素、孕酮和松弛激素)输卵管功能:接纳、输送卵子、精子、合子。子宫功能:输送精子、接受合子及孕育胎儿的场所子宫的类型:双子宫、(兔、象)对分子宫(牛、羊、)单子宫(人、灵长类)双角子宫(猪、马)阴道功能:是交配器官,也是子宫的排出管,同时也是产道。尿生殖前庭:是产道和交配器官,也是排尿的必经之路,所以称尿生殖道阴门:是尿生殖前庭的外口,也是泌尿和生殖器官与外界相通的天然孔。位于肛门下方。3.简述发情周期的概念及发情四期的特点。发情周期是从一次发情期开始,到下一次发情期的前一天为止。发情前期:卵巢中周期黄体开始萎缩,同时新的卵泡开始发育增大。因此,既有退行性变化,又有进行性变化。发情期:是性欲表现最盛的时期。发情后期:卵泡排卵破裂,形成黄体,雌激素开始下降,孕酮尚未分泌。间情期又叫休情期。在黄体分泌的孕酮的控制之下。4.简述卵巢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情况,并特别说明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的过程。卵巢在发情周期中呈现周期性变化,包括卵泡的生长发育成熟,卵泡破裂,排卵,黄体的形成和退化。卵泡发育:原始卵泡(卵泡细胞为单层扁平细胞)——初级卵泡(卵泡细胞为立方形,形成基底膜)——次级卵泡(卵泡细胞变为复层不规则多边形,形成透明带)——三级卵泡(出现卵泡腔)——成熟卵泡(卵泡液为粒膜细胞分泌物和渗入卵泡腔的血浆蛋白形成的粘稠液体)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卵泡膜血管充血,血液渗入卵泡腔,卵泡液增多,卵泡外膜的胶原纤维分解,卵泡内膜突出,释放出水解酶,使细胞层破裂,卵子和卵泡液冲入输卵管伞内,由于纤毛摆动,将卵子输入输卵管中。黄体的形成:卵泡液流出后,颗粒层向卵泡腔内形成皱襞,内膜结缔组织和血管随之长入颗粒层,使颗粒层脉管化,同时在LH作用下,颗粒细胞变大,形成粒性黄体细胞,棱形内膜细胞也增大,形成模性黄体细胞。黄体退化:子宫分泌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溶解黄体。5.简述胚泡附植及胚胎发育三阶段的特点。胚泡附植是胚胎进入子宫,在子宫的一定位置固定,并与子宫形成组织上和技能上联系的过程。包括定向期、粘附期和侵入期3个阶段。定向是被植入的胚泡其极性和被选子宫的极性相一致的过程,这样可确保粘附在特定的方向上进行。粘附是一个把胚泡与子宫上皮连接起来,从而启动胚泡侵入的渐进性过程。侵入是胚泡穿过母体子宫内膜细胞而侵入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自调节蛋白降解过程。胚胎发育三阶段:胚胎早期:受精卵充分发育,囊胚开始附植,但尚未建立胚胎内循环。胚胎期:胚胎迅速生长分化,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已经形成,体表外形已经能够辨认。胎儿期:主要是胎儿的生长和外形的改变。6.列表简述胚盘类型及母子血液间的组织层次和代表动物。按形态分类:弥散型胎盘:整个尿膜绒毛膜表面均匀覆盖绒毛,猪、马、骆驼等子叶型胎盘:尿膜绒毛膜表面的绒毛不是均匀覆盖,而是生成一丛丛的圆形块状,牛羊等反刍动物。带状胎盘:绒毛在尿膜绒毛膜中央形成环带状。犬猫等肉食动物。盘状胎盘:绒毛聚集于尿膜绒毛膜一区域,呈盘状。人兔猴等啮齿类和灵长类。按母子血液间的组织层次:上皮绒毛膜型:子宫血管内皮、结缔组织、粘膜上皮和绒毛上皮、结缔组织、胎儿血管内皮。马猪。上皮结缔绒毛膜型:子宫血管内皮、结缔组织、绒毛上皮、结缔组织、胎儿血管内皮。反刍动物。内皮绒毛膜型:子宫血管内皮、绒毛上皮、结缔组织、胎儿血管内皮。犬猫。血液绒毛膜型:绒毛上皮、结缔组织、胎儿血管内皮。啮齿类和灵长类。7.简述怀孕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目的意义:及时判定怀孕与否,以便对已妊娠者加强饲养管理,对未妊娠者找出原因,及时补配或进行必要的处理。这对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繁殖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一)外部检查法:问诊:向饲养人员了解动物一般生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