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公司年金的经营模式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三大支柱:国家基本养老、补充养老、个人储蓄养老按照国际标准理想状态下,三大支柱的养老资金构成比例应为4:5:1,但是目前我国个人退休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支柱,即依靠国家养老。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发放方式是以在职人员缴纳的款项去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职参保人员账面空有资金。据预测,再过六十年中国养老金的亏空额将达到十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严重威胁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潜力。出现这种情况,我国应该积极改进养老保险体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机制,而年金就成为目前最合适的方式,本文以年金在我国的发展为基础,逐步扩展分析养老保险公司经营年金所面临的金融同业和外部政策市场层面的竞争。一、金融同业(一)年金的经营模式与主体的相关概述年金的经营模式目前常规的主要是三类。一类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常见且被多家行业广泛运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表现是一些比较大规模的机构自主创办,特点是拥有大量的积累资金;另外一类是相关的隶属于各个保险公司的投保产品;最后一类就是来自于证券或资产管理公司,他们以信用托管的模式经营年金。以上就是年金的三种经营模式,目前受关注度较高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因为在参与模式中,保险公司所扮演的角色还是在相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目前我国的年金市场主要由政府、、职工以及四个管理人角色共同构成。在这七大主体中,政府的职责为指导和带动年金市场的发展;负责缴纳年金;而职工为年金的收益体;四个角色的运营机构组成了一个整体。劳动和社保部门分别在20XX年和20XX年相继公布了61家基金管理机构。第一批包括37家,第二批是24家,这61家管理机构涵盖了保险业,证券业,基金和信托以及商业性银行。这也使得年金市场更加完善、更加丰满、更加具有多元素的竞争能力。(二)商业保险公司在年金市场的主要竞争者1、内外资保险同业在长期经营各种传统保险业务后,保险公司在年金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同业机构在看到保险行业的成效之后也都纷纷融入到年金市场中分一杯羹,虽然这一行业因此多了竞争意识,但是总体来讲,对保险公司这个“元老”而言,其领先优势、竞争能力等方面还是明显突出的(1)保险公司拥有较高的精算能力在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指数中,精算能力的强弱是很重要的一项,同时也是相当基本的内容,这涉及到产品设计、资产管理和风险把控等一系列流程。精算不仅是测算保险产品风险的技术,更是一种权衡长期经营的理念。而体现在年金这个产品上,纯熟的精算能力从产品设计、融资测算、收益规划等各方面着手,使得盈利和客户收益实现最大化。总而言之,精算能力对于保险公司及其客户有着重大的影响。(2)在产品和计划形态上,保险公司力求满足企多样化与个性化从更宽泛的角度而言,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外,退休金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计划形态,这是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应运而生的一种存在形式,这一点保险公司的优点更突出,可从以下两种方式上得到验证:第一,在年金的运作模式上,因保险公司的精算技术在同领域内相对更具备优势,所以运作起来其产品的计划形态也对应地更加丰富;第二,在年金的领取方式上,因其产品的类分繁多,各种年金形式层出不穷,各种险种也是各有所长。(3)在销售能力上保险公司占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年金计划的推广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运作过程。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产品,年金的推广考验的其实是一种销售能力。而比较而言,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做的比其他同业更好,除了具备专业的销售核心团队以外,营销方式的培训、市场卖点的挖掘等工作都做得较全面。把握住了客户,把握住了市场需求,受益范围就自然扩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销售能力的比拼当中,保险公司始终占据比较优势的地位的原因。(4)提供捆绑、分离式服务,应需而为所谓应需而为,就是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在业务推广的方式方法上采取“因人而异”的原则,随机应对,掌控多种服务。不能因为是普通的小客户就降低服务标准,也不能因为是大客户就破坏原则和规定,在服务上,讲究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将捆绑式服务视为全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