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诊疗规范一、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 ) 病史和体征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 (1) 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⑵饮水实验 。(3) MRS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 二 )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1.脑病变检查:(1) 平扫 CT:急诊平扫 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 ( 如脑肿瘤 ) ,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多模式 CT:灌注 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3) 标准 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4) 多模式 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 (PWI) 、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 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 MRI更敏感。 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 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 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 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 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 如静脉 / 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 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 .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 CT血管造影 (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MRA和 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 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①平扫脑 CT/MRI;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⑤ 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