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1 前言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建立被仿真对象的模型,并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实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具有高效、 安全、受环境条件的约束较少、可改变时间比例尺等优点,已成为分析、设计、运行、评价、培训系统(尤其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专业必选课。计算机仿真离不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编程,因此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使同学们巩固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训练编程能力,掌握仿真的基本概念,并将仿真技术应用在专业领域分析、问题的解决上面,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科研打下基础。本实验课程注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在实验室上机完成全部课程。结合课程和专业特点,实验指导书选取了:熟悉MATLAB环境及基本运算、Matlab 程序设计基本方法、MATLAB的图形绘制、 Simulink建模与仿真、控制系统的分析(1)—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分析(2)—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这几部分内容,作为学习仿真技术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实验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掌握基本方法和原理,实验课堂上做好每个实验,对实验结果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和保存,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只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练习,相信同学们在专业理论知识和编程仿真实践上真正会有所收获。2 目录实验一 Simulink 建模与仿真(设计性实验)............................................................. 3实验二控制系统的分析( 1)................................................................................... 10实验三控制系统的分析( 2)(设计性实验) ......................................................... 13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设计性实验)................................................... 173 实验四Simulink 建模与仿真(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 SIMULINK 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2、用 SIMULINK 仿真线性系统。二 实验原理1、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 MATLAB软件的扩展, 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它与MATLAB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与用户交互接口是基于Windows 的模型化图形输入,其结果是使得用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统模型的构建,而非语言的编程上。所谓模型化图形输入是指SIMULINK提供了一些按功能分类的基本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