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读后感 下一代 ——读《廉洁修身》有感 《廉洁修身》这本书,从社会的腐败现象切入,简述了什么是腐败,腐败的原因,反腐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从而引出了廉洁修身这一话题。书中告诉我们,“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即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廉洁修身也成为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书中更是从腐败现象,道德失范和自我行为失当三方面讲述了大学生廉洁修身的必要性。并叙述了我国廉洁修身的历史与国外的反腐经验。并从我国现实出发,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两方面说明了我国廉洁修身的必要性,并表明了我国在廉洁修身方面所做的努力。更是由环境到自身教导我们如何做到廉洁修身。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腐败,廉洁修身以及大学生的责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以为,腐败就是贪官。看完这本书后,才知道,腐败还分为公共权力腐败与非公共权利腐败,而公共权利腐败又分为党政领导机关官员腐败、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腐败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腐败三种类型,非公共权力腐败则分为职业腐败、新闻腐败及学术腐败三类。而贪官只是腐败中的一种,即公共权力腐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最震撼我的是学术腐败,即学位授予点的审批,基金项目评审,职称评定等的权钱交易或权利、资源与其他利益的交易行为。这让那些决心以后走学术路线的学生做何感想,校园不是应该是净土吗。站在进台上的教授,有多少能说自己与学术腐败没有关系。再联想现实,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作业,抄;论文,搜;上课,逃;考试,蒙;难以想象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这些同学如果选择学术研究的话,学术界会变成怎样,他们还能拿什么来教导下一代的孩子,这就是恶性循环。这种循环又何止在学术界上演,职业腐败,新闻腐败又何尝不是呢。 要制止腐败的愈演愈烈,要反腐,于是便推出了廉洁修身这一话题。 何为廉洁修身呢,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