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就业形势1.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1)从总量上来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总量压力巨大。首先,在供给方面,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增多,总量压力加大。一是从存量来看,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二是从增量来看,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增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仍然很大。“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五年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达到 5000 多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次,在需求方面,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就业需求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据媒体及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后几年,我国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 1500 多万人,加上 900 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总人口将超过 2400 万人。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保持在 8%左右,预计 2011 年新增就业和补充自然减员增加就业会在 1200 万人,这样,城镇就业供求缺口仍然还有 1200 万左右,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此外,在农村,现有劳动力近 5 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 2 亿多人,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 1.8 亿人,富余劳动力还有 1.2 亿人,转移就业的规模、速度、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另据有关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2)从结构上看在就业总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 年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 2011 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 4500 万,而需求总量为 6800 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产业:2011 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第二产业:我国工科类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振兴我国工业仍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 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