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是语法性,即合平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P77)2、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牛成语法理论。(P283)3、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 认知理论 + 普遍语法理论 ) 。(P192)4、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系统性和趣味性。(P315)5、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大文化 ( 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 学一集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 。(P120)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干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学习者创诰的语言系统。(P169)7、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P235)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试题。(P380)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一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 ( 教学对象 )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教学目的 ( 功能、要求 ) 分的。(P318、听力等是按技能划分的)1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1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1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14、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15、交际法 ( 功能法 ) 产 生于 70 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P273)1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1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 ( 关键期 ) 假说。(P105)1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P187)2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P124)二、选择1 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A 母语教学 B 外语教学 C 第一语言教学 D 对外汉语教学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