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历史发展上哲学源于科学,科学脱离哲学是相对晚近的事情。(举例)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历史发生上,科学源于哲学;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具体科学领域逐渐脱离哲学研究的范围,但科学和哲学之间仍然扮演者彼此的批判者和促进者角色。科学本身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哲学)。2、哲学为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培根:对归纳法和经验观察的强调,见第一课件最后部分)“归纳法就是为获得真正证明的方法。归纳逻辑不是在知识问题上研究,而是对自然的权力艺术的科学”“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 ”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例证缺乏表:所有反面例证程度表:不同程度的例证分类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他说, 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3、科学与哲学互相扮演彼此的批判者(见第一课件中对相关案例的介绍)1)、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科学研究对哲学观念和理论的批判和挑战。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自我实在性的挑战。举例:神经科学对自由意志观的挑战——李贝特实验在心理学家本杰明· 李贝特(Benjamin Libet )的实验当中,他使用EEG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 同时要求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结果发现, 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 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差测量的精确性 (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 2008 年在《自然?神经科学板》 ( 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音译)等人采用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李贝特的研究结果。2)、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反思与批判约翰· 赛尔( John Searle)对强人工智能纲领的批判强人工智能:心智(Mind)本质上就是程序。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举例: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 )、反应( react )和互动( interact)都和有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赛尔的中文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