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兵车行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1页
1/5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2页
2/5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3页
3/5
《兵车行》教学设计2/ 高中一、课文悟读一切优秀诗篇的意境,莫不是客观生活实践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杜甫的《兵车行》虽然写于唐天宝中后期,但那惨别的图景,悲愤的诉说,至今仍然触动着我们的审美体验。从课文的注释看, 诗人的描述是有事实基础的,但诗人的反映又不局限于几件历史事实,而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概括地反映了更多更深的东西。诗中借役夫之口道出“点行频”,也就是说不是一时一地或一人一次所经历的事,否则,“二百州”“千村万落”“边庭流血成海水”的广阔图景就反映不出来。连年战争、连年征兵,用兵时间之长,服役地域之广,尽由“行人”口中道出,这便是诗人的艺术概括。惟其如此, 才能把唐玄宗穷兵黩武,开边不已的扩张战争, 给国家、 人民(包括少数民族) 造成的巨大灾难, 强烈地集中地反映出来,这是其一。其二,在艺术概括的反映中,诗人并非冷眼旁观,纯客观地转述见闻。诗人对所述事件的态度、 感情也不是通过他直接出面议论或抒情来表现的,而是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一是表现在对事件、人物和场景的选择和描述上,如诗的开头不是欢乐的出征,而是凄惨的诀别; 二是在此基础上对人物的肯定或否定:役夫由“吞”而“吐”,不敢“吐”而不得不“吐”,语语辛酸,字字血泪,作者是同情役夫的;三是在结构安排及句式节奏的处理上, 强调突出某些内容,使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诗人的感情。如诗中有些内容的前后呼应,五言七言的交错运用,都是为渲染战争造成的灾难,强调突出役夫们的怨恨激愤。所以说诗人饱含深情地叙事,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的深情,鲜明而强烈地显示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表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深同情和关切。二、亮点探究1. “耶娘妻子走相送”(《兵车行》 ),“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为杜甫的诗,同有“妻子”之语,意思是否一样呢?探究学习:在古汉语中,“妻子”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老婆和儿女,“子”读重音;现代汉语中, “妻子”专指配偶,“子”读轻声。 在《兵车行》 中,确实可解释为老婆和儿女;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里,“妻子”应理解为偏义复词,即单取“妻”之义, 因杜甫的“子”其时年纪尚小,尚不知“愁”。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杜甫五十一岁,可是他的儿子年龄却小。上元二年 (76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娇儿恶卧踏里裂”,亦可知他的孩子较小。由此可知,循文探意,具备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兵车行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