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态势,这种融合趋势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过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应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融合以往将既不属于农业和采掘业,又不属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行业统称为服务业,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已经形成交集,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制造业和服务业互相渗透、融合,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已经显现。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一、服务型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不同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传统观念认为,制造就是生产加工。实际上,生产并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部分,制造=生产+服务。在价值实现上,服务型制造强调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作业方式上,由传统制造模式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在组织模式上,服务型制造的覆盖范围虽然超越了传统的制造及服务的范畴,但是它并不去追求纵向的一体化,它更关注不同类型主体相互通过价值感知,主动参与到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协作活动中,在相互的动态协作中自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涌现出具有动态稳定结构的服务型制造系统;在运作模式上,服务型制造强调主动性服务,主动将顾客引进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发现顾客需求,展开针对性服务。二、典型案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越来越强,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已经由单纯制造、单纯服务转向服务与制造相互融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从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变成以服务为主的企业,开创了服务型制造的先例。GE原是一家生产多元化产品的公司,韦尔奇上任后提出了“全面服务”“实时服务”和“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使GE得到奇迹般的发展。GE做到了顾客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对产品负责到底,考虑全面处处为顾客着想,做到及时维修不给顾客造成大困扰。最终GE得到了顾客的信任与依赖,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0年销售额达到了1116亿美元,服务业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5%。IBM曾经仅是硬件制造商,经过十余年的业务整合,现已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提供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众所周知,IBM已将其个人电脑硬件制造业务出售给我国联想等企业,而自身专注于IT服务。在IBM全球的营收体系中,目前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如今越来越多制造型企业向服务领域拓展。三、二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处在起步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现阶段对二业融合发展认识不够、二业融合的机制不健全。政府和企业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规律认识不够。一些地区仍然把制造业放在首位而忽视服务业,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许多企业对二业融合中出现的新竞争规律、新商业模式认识不清,商业模式创新不够。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以单纯制造为主,缺乏服务外包的理念,对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处于模仿抄袭阶段形成了“中国制造”。我国制造业以生产加工为主,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主要承担跨国公司的加工制造环节,跨国公司主要负责关键技术、研发设计、品牌管理等,我国只负责将设计出的东西生产出来,或对其进行加工。导致我国制造业成为单纯制造型,限制了我国制造型服务业的发展。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是关键,这是我国制造业在创新上的突破。我国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低,高端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从近年来对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行业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