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相关的CT、MRI解剖结直肠癌CT、MRI、PET-CT/MRI评估的比较影像学CT、MRI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相关的CT、MRI解剖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升结肠-肝区-横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正常分布部位及走行、内容物(1)黏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②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黏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③黏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无肠腺.(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见几条结肠带(4)外膜:为纤维膜或浆膜.结肠壁组成及正常CT表现结直肠动脉CT结直肠动脉正常全腹薄层CT增强表现薄层图像横轴、冠状和失状位结合动态观察可了解大肠走行及病灶形态、部位和梗阻情况;淋巴结,腹膜、腹腔实质脏器结合CTA掌握大肠供血动脉分布情况。11.avi22.aviCT结肠造影RadiolClinNAm55(2017)1183–1196直肠分段低位距离直肠肛管角的5cm中位距离直肠肛管角的5-10cm高位距离直肠肛管角的10-15cm直肠壁及周围结构的MRI正常解剖直肠壁(1)粘膜:①上皮:壶腹部为单层柱状上皮,含大量杯状细胞,齿状线处移行为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②固有层:壶腹部含丰富的肠腺,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齿状线以下无肠腺,有较多的小静脉。③粘膜肌层:壶腹部处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在齿状线附近消失。(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的静脉血管。(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肛管的内环肌发达,称肛门内括约肌。(4)外膜:为纤维膜。不压脂T2WI直肠系膜筋膜直肠系膜是指盆筋膜脏层所包裹的直肠背侧脂肪及其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组织。由于骨盆的特殊形状,只在直肠的上1/3形成膜状结构,而中下1/3是从直肠的后方及两侧包裹着直肠,形成半圈1.5-2.0cm厚的结缔组织,临床外科称之为直肠系膜,后方与骶前间隙有明显的分界,侧方由于侧韧带与盆腔侧壁相连,无明显分界,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SurgRadiolAnat(2003)25:290–30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6)605直肠壁及周围结构的MRI正常解剖直肠固有筋膜腹膜返折骶前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系膜筋膜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尾肌组成的漏斗状结构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相关的CT、MRI解剖结直肠癌CT、MRI、PET-CT/MRI评估的比较影像学CT、MRI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需使用碘对比剂和有电离辐射;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推荐检查方法,包括胸部HRCT平扫、腹盆腔CT平扫+增强扫描;盆腔MRI平扫+增强有利于结肠全程的评估,发现大肠的多发病灶,准确定位,结合动脉期CTA评估血管分布;肝脏转移,腹膜转移,腹腔淋巴结的评估。结直肠癌CT、MRI、PET-CT/MRI评估的比较影像学MRI主要用于直肠癌的T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MRI对肝脏转移的显示优于CT,怀疑肝脏转移时优选MRI平扫+增强检查;PET-CT主要用于探测隐匿性病灶和术前不能确定的原发和转移灶;术前常规不推荐PET-CTASCRS和NCCN推荐治愈性切除术后,前5年每年1次胸部平扫,全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相关的CT、MRI解剖结直肠癌CT、MRI、PET-CT/MRI评估的比较影像学CT、MRI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o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